![]() |
弱勢可說是孩童視力問題中,很重要而且最迫切需要治療的。但是一般家長對弱勢的認識切不深,在傳統觀念上,關心的只是孩子(有沒有近視)、(需不需要戴眼鏡)、(最好不要戴眼鏡,因為眼鏡戴了,就要戴一輩子)。結果在父母這樣的觀念上,許多孩子沒有在小時候將弱勢矯正。直到長大後,想考駕照或申請工作的視力檢查時才發現,但此時已超過治療年齡,只好視茫茫的終其一生。 |
![]() |
想要了解弱勢成因之前,必須先有一種觀念:(良好的視力並不是天生的,而必須靠後天環境的刺激來發展)。視覺學習的關鍵期是在三、四歲之前,此時中樞神經系統可塑性極強,接受性也高,在這一段時間內,孩童接觸外在環境和事物影響,包括顏色和對比等等,視力便不斷增加,通常嬰幼兒的視力,在三歲時可達到0.5,到了四、五歲時,視力約在0.5~0.7左右,到了六歲時,大部分可以有1.0的視力,但有些小孩在視覺發育期,視覺系統的刺激受到阻斷干擾,而引起視力遲鈍,視力減退,視力懶惰的現象,結果長大以後發現視力不良,想要戴眼鏡矯正,切發現眼鏡配不出來,這就叫做弱視。 |
![]() |
|||
大致上來說,造成弱視有兩大主因,其一是光線在視網膜形成的影像模糊,導致視覺系統的萎縮,其二是左右眼競爭性的交互影響,使得較弱的一眼視覺功能被抑制,而呈現退化。 弱視主要可分為下列三型:屈光型弱視、斜視性弱視、遮蔽性弱視
|
![]() |
弱視的治療過程有一定的程序,必須家長、孩童和醫生的配合,再加上耐心,治療的成效才會顯著,治療的時間,短則數個月,長則數年,視患者弱視程度而異,開始治療的年齡越早,可塑性較佳,視力進展的速度則越快,而成功的機會也越大。 首先,必須除去遮蔽視線的障礙,譬如開刀摘除先天性白內障,矯正眼臉下垂等。其次,要使光線投射在視網膜上的影像清晰,便得戴隱形眼鏡,接下來的(遮眼)步驟,是治療弱視成敗之所繫,視力良好的一眼必須要蓋住,弱視眼的視力才有機會進步。 由於已達學齡的小孩遮眼會被同學投以異樣的眼光,常會拒絕合作。此時家長必須跟老師溝通,讓班上同學知道,遮眼與牙齒矯正器一樣,是為了長大後的健康著想,並無奇怪之處。有些家長將患童的玩具也戴個眼罩,寓治療於遊戲之中,以降低孩童的排斥感。 遮眼的方式,以不透光布直接蓋住健康眼為最佳,有時眼科醫生看眼睛周圍日曬的不同膚色,便可知道是否有確實遮眼,在遮眼之後,便可採取一些方式來刺激弱視視覺,譬如早期以條紋對比的GAM,或藉著色彩鮮明的電視遊樂器,都有補助刺激的效果。 |
![]() |
|